
blbaby
種子 (388分)

慈慧幼苗專家團隊
百年老樹 (2002284分)
2016-01-26 09:30
我們需要向家長說明有關冷靜時段(Quiet Time)是什麼呢?這是一個溫和、短暫而有效的行為處理方法。不過有時候家長都忽略了,此方法的重點是針對孩子的不當行為,讓他有個冷靜反省的機會,而不是用作懲罰。抱持此原則,家長執行冷靜時段的時候必須以平穩的情緒,清楚地給予指示,說明執行此後果的原因;如果父母在執行冷靜時段前已經很生氣,那麼孩子自然會把它視為一種懲罰,是一種以製造恐懼來阻嚇孩子有不當行為的手段。
冷靜時段適用於一歲半至十歲的兒童,兩歲的幼兒用一分鐘,三至五歲的孩子用兩分鐘,五至十歲的兒童大約用五分鐘便足夠了,短的冷靜時段往往比長的更為有效。
家長想有效地執行冷靜時段,可先與孩子訂立規則及不守規則的後果。家長也可以考慮事前與孩子預習一次,讓他明白你的要求。當不適當行為發生時,家長可跟從以下步驟,執行冷靜時段:
‧ 家長需清楚告訴孩子甚麼行為是不恰當的,並應該怎樣做,家長要明白孩子年紀尚輕,有可能未必完全理解甚麼行為是不恰當的,有時候要具體告知孩子。
‧ 如不當行為持續,家長應以堅定冷靜的態度告訴孩子他做錯了甚麼及其應有的後果,然後把孩子帶到活動現場的外,不要理會任何抗議,也不要與孩子爭辯。
‧ 提醒孩子需安靜地坐上若干分鐘,才可重新參與活動。家長應在孩子完全安靜後才開始計時,讓孩子知道吵鬧是無補於事的。過程中孩子可看著活動進行,但家長謹記這時段是給他安靜下來的,因此別讓他用來聊天或吸引別人注意;但如果孩子不肯坐下來,則可以輕按著他。
‧ 當孩子能在訂下的時間內保持安靜,他便可以重新進行活動。但家長切忌立即向孩子說教,以免再刺激他的情緒。家長也應找機會讚賞孩子恰當的行為。如果不恰當的行為再次出現,家長便要再開始另一次冷靜時段。
如果兒童的不當行為比較嚴重或帶滋擾性,又或者孩子在冷靜時段內未能安靜地坐好,家長可考慮運用「隔離時段」(Time Out)。隔離時段的方法與冷靜時段相似,但孩子會被隔離到另一個地方,如另一房間或角落,使他不能見到其他人和進行中的活動。家長應留意隔離房/角的安全,並確保光線充足、空氣流通及沒有吸引孩子的事物。家長切忌把隔離時段說成「關黑房」,以免孩子覺得那是種恐怖的懲罰。